2023年药店行业分析:门诊统筹等政策利好,集中度提升及处方外流长期逻辑明确
来源:东吴证券     时间:2023-08-27 10:08:29
一、长期逻辑明确:行业集中+处方外流

集中度提升:国内现状,药店连锁率及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中国连锁药店的数量扩增,带动连锁率呈现提升趋势。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4.4万家。其中,批发企业 1.4万家,零售连锁总部0.67万家,零售连锁门店36.0万家,单体药店26.3万家。连锁药店的数量从2017年的22.9万家提升至2022年的36.0万家, 5年CAGR为9.47%。 过去10年药店总数的发展主要由连锁药店的发展带动,在2017年实现了连锁药店数量对单体药店数量的反超,至今2022年连锁药店比单体药店 数量高出9.7万家,连锁率达58%。


(资料图片)

中国药店的行业集中度,相较美日仍旧较低。美国:作为连锁药店的发源地,美国零售药店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呈现出三大连锁巨头的格局。美国国内连锁药店通过大规模的整合和收购,市场 份额不断扩大,行业整体连锁率获得不断提高,连锁率从1990年的不到40%提高到2019年的87%,2019年TOP3连锁药店CR3为77.1%。 日本:2020年日本连锁药店TOP3 企业的市场份额达 32.18%,近三年的日本连锁药店CR10高达70%。 中国:2022年中国连锁零售药店行业CR3为12%,2020年CR10的市占率仅为25.2%。

集中度提升:国家政策整顿小店乱象、利好规范性大型连锁

政策推动中国药店的行业集中度提升 – 分级分类。商务部《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于2018年11月发布, 将药店分为三类三级(共7种)。一类不分级,二、三类药店由低到高划分为A、AA、 AAA三个等级。分级分类1)提高了药店的经营门槛,级别不够不得销售处方药;2)强化执业药师 配置;3)服务环境设施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高评级药店经营范围广、优惠政 策多,低评级药店经营范围受限,非规范化药店将被淘汰。

政策推动中国药店的行业集中度提升 – “挂证”清查。药监局《关于开展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整治工作的通知》于2019年 发布,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整治专项活 动;“挂证”药店将撤销GSP证书,执业药师配置监管趋严。

政策推动中国药店的行业集中度提升 – 新版GSP。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于2013年6月正式实施,并于2016年 更新。对药店的影响主要在于:1)药品零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应当具备执 业药师资格,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执业药师;提升药师配置等开店门槛,无执 业药师的将禁开药店。2)提高对信息化管理、冷链管理等方面要求,包括计划采购、 进购验收、设备设施、进货、仓储、售后服务等规范化;将增加行业整体的资金投 入,对于行业内中小型药店企业而言,由于其自身基础薄弱、资金实力不足,或将 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集中度提升:大型连锁门店扩增,通过自建+并购

市场竞争推动: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各药店实施以自建+并购的自营为主,加盟为辅的连锁扩张模式:6大连锁药店均公布了2023年拓店计 划,合计新开药店将超16200家,其中自建和并购约6500家。 一心堂:2023年,公司计划拓店1900家,其中自建、并购各1000家左右。2023H1连续发布3则收购公告,拟在四川收购66家药店资产,地区位 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成都简阳市和达州市,涉及资金5942万元,平均单店交易价90万元。 老百姓:2023年,公司计划开店3000家,其中直营和并购1500家,加盟1500家。

大参林:4月公布计划募资30.25亿元,其中16.38亿元用于医药连锁门店建设。将在重庆、黑龙江、广东、广西、河南、江苏、陕西等重点地区扩 充3600家门店(2023年建设门店1100家) ,项目投资总额24.93亿元,建设周期为3年。 益丰:2023年,公司计划新增3500家门店,其中直营门店2000 家(自建1300-1400家,并购600-700家),加盟门店1500家。漱玉平民:2023年3月发布公告,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天津天士力医药商业有限公司持有的济南平嘉60%的股权、辽宁天士力90%的股权及其 下属子公司股权。辽宁天士力,在辽宁全省拥有约500家门店及分支存续机构;而济南平嘉则为济南当地第二大连锁药店。 健之佳:2023年,公司力争新增直营和加盟药店约1000家。

处方外流:零售终端处方药占比逐步提升,国内处方外流为中长期趋势

院内仍为处方药主要销售渠道,零售终端处方药占比逐步提升。根据中康开思数据,2022年等级医院及零售终端的药品总规模为11660亿元, 其中零售终端处方药规模达2349.56亿元,仅占20.84%,相较于2017年的15.65%,处方药在零售终端的销售占比逐步提升。具体从零售终端来 看,2017年处方药占比50.80%,2021年处方药占比提升至57.15%,2022年由于感冒药、呼吸系统等otc产品在药店的销售量增长较快,处方 药在零售终端的占比有所下滑,2023年Q1已恢复上升趋势。

中长期处方药外流带来药店规模的扩容,当前我国处方药外流仍存在较大空间。日本历时30余年将医药分业率(即处方外流比例)从1998年的 30.50%提升至70%以上,医药高度分开。对比日本的政策,国内政策具有较高的相似之处,均经历了“医药分开” ——开始药品加成限制—— 药店加成限制稳定的过程。考虑到国内以公立医院为主体,行政命令执行速度高;药品加成比例调节至零;集采背景下药价下降加速,我们认为 国内处方外流比例会逐步提升。

处方外流:多方因素助推,零售药店规模有望扩容

多项政策加速处方外流的进程,从处方外流动力、处方来源及外流通道、处方承接模式、医保统筹等方面解决处方外流过程 中的障碍。外流动力:(1)药品零加成,公立医院不在药品批发价格基础上进行加成,解决以药养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按病种付费,医疗机构 的药品费用从利润中心变成成本中心,医院和医生更有意愿参与医药分离,推动处方外流; (2)药品集采政策进一步推动药品价格下降,制药企业更加重视院外终端市场的开拓,零售企业较此前具有更高的议价权,且大型连锁终端 有望凭实力获取更多的处方药品种资源。

政策利好:多地医保局相继发文,加速药店纳入门诊统筹落地

2023年2月1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明确支持定点零售药店申 请纳入门诊统筹管理,要求各地医保部门根据本省情况优化申请条件,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定点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 随后多个地方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其中着重提到按照“应纳尽纳”原则,鼓励符合条件的医保定点 零售药店自愿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后,零售药店与医疗机构享有同等的医保待遇政策,有利于提高零售药店的客户引流及 消费。

政策利好:调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药店税务负担减轻

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连续多年发布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政策文件,利好药店。 2023年8月1日,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的公告》,明确为了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 展,将延续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家税务局、财政部调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使得绝大多数药店的门店已经符合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多年持续下发文件减免小规模纳税人 增值税,下调增值税率,减轻了药店的税务负担,提高其利润水平,对药店零售行业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二、药店行业投资框架

药店投资价值何在?处方外流与集中度提升逻辑明确,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存量市场集中度提升、处方外流带来增量市场,连锁药店长期增长逻辑明确:从存量看,目前药店集中度及连锁化率低,行业集中度提升是核心逻辑,无论自建还是并购 均存在较大空间。从增量看,处方外流+品规品类拓展,打开零售药店市场天花板。

医疗反腐利好院外市场:处方外流趋势明确。随着药品零加成+药占比考核等因素,处方外流已在进行。根据医米调研,医生在面对药占比考核时,主要通过减少辅助用药 的使用(31%),而选择让患者院外购药的比例并不高(15%),医院仍可通过拖延账期等方式获取利润。随着医疗服务价格的深化改革及医疗高压反腐的推行,未来让 患者院外购药的比例将持续提升,利好院外市场。 参考美日经验,药店是孕育牛股的摇篮:美国 WBA、CVS和日本 Welcia、Cosmos 均是十年十倍股的典型。WBA是全美应收规模最大的连锁药店,股价35年上涨440倍 ,发展路径为并购驱动的多元化创新业务和自建驱动的门店扩张。Welcia是日本最大的药妆连锁店,9年上涨9倍,发展路径为持续并购+发展药妆业务。

药店板块业绩复盘

复盘A股药店板块业绩情况,营收增速取决于自建门店及品类拓展,利润增速取决于次新店爬坡及税费节约。19Q1收入提速明显,主要原因是竞争格局优化带来的内生增 长加速;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反转主要是税费节约利好和新店/次新店爬坡带来的业绩贡献。19Q2收入继续提速,主要原因是内生增长提升,老店增长兑现预期;扣非归 母净利润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原因仍是税费节约和次新店三年爬坡驱动。19Q3之后药店板块营收及扣非归母净利润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1Q1、Q2受疫情影响整体业 绩有所回落,21Q3又重新回到正常水准,22Q4疫情放开推进需求释放,营收达到301.6亿的峰值,同比19Q1营收已接近翻了三倍。 我们预计,随着小规模纳税政策的延续,税费节约将继续保持,叠加各家连锁龙头次新店持续爬坡,药店板块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药店竞争格局:全国分散+区域集中,疫后催化线上药店发展

疫后药店格局变化:疫情催化线上药店发展,部分电商涌入药店行业。各大连锁药店采取相应措施应对:重视社区店和院边店的建设、开展O2O等新零售业务、布局DTP 药房和双通道业务,从而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运营服务模式,提升单店盈利能力。观察到2021年院边药店占比为17.1%,同比显著提升1.3个百分点,同期各家连锁药店龙 头均重点开展加盟业务,益丰药房及大参林加盟门店增长率同比达100%以上。

各家扩张转型下沉市场,同时发展加盟业务。在一二线市场逐步饱和、政策端带量采购的实施及疫情带来的客流量下滑和新店盈利拉长的背景下,各龙头药店门店拓展思 路转变为聚焦下沉市场+发展加盟业务。2021年药店新店盈利周期为14.2月,相较2020年提升约2个月,新店盈利拉长导致异地扩张放缓,但同时能够降低公司投资风险 ,提高盈利确定性,长期看,仍会加速异地扩张。 国内零售药店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各家区域集中明显。老百姓厚植华中地区,大参林在华南业务广泛等,核心龙头企业有望继续整合行业资源,做大做强。零售药房 前六家门店增速较快,普遍达到20%左右,迅速下沉,多数坚持核心区域门店高密度布局,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门店网络布局结构,加强品牌效应与规模优势。

如何看待药店收入增长?取决于内生增长及外延扩张

短期看,门店扩张对连锁药店市占率和收入提升至关重要。一方面,连锁药店通过门店扩张占领新的市场,提升行业集中度,获取更多线下客流,从而提升收入水 平;另 一方面,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有助于企业增强上游议价能力,争取更多利润空间。

门店扩张方式包括自建、并购及加盟,上市药房在疫情三年间门店数量普遍翻倍。 1. 自建:连锁药店由于在优势区域品牌影响力较大,更多选择自建方式,缩短盈亏平衡期。 2. 并购:连锁药店进入新区域时,通常采用并购当地门店的方式快速进驻新市场,快速提升市场份额。 3. 加盟:药店普遍采取“直营式加盟”方式,保障加盟店运营质量,各公司每年加盟门店数保持高速增长,大参林、益丰药房、漱玉平民2022年均超过100%。我们认为,加 盟店轻资产的特性有助于公司快速扩张,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降低费用占比,有望成为连锁药店的第二增长曲线。

如何看待药店利润增长?取决于规模效应及ROE改善,规模效应下强者恒强

规模效应:药店龙头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背后的动因在 于获得规模效应,进而提升盈利能力。药店龙头的规 模效应体现为经营效率的提高,包括日均人效、坪效 及租效等;规模化采购提升毛利率;厂商共建提升净 利率,关键在于区域垄断和营销推广能力。 ROE提升:取决于杠杆提高和周转加快,以及老店增 长带来的期间费用率摊薄。

药店的未来转型:多元化产品结构+产业链延伸+新零售模式

多元化产品结构:提升毛利率或周转率,从而提升ROA。我国药店目前以销售药品为主,2020年处方药、OTC、医疗器械和中药饮片合计占比达92%,相比美国,中国药 店处方药占比偏低;相比日本,中国药典非药品类占比低,其中药妆和日用品均为高周转品类。长期来看,受医保政策及处方外流影响,药占比有望逐步提升,多元化品 类趋势将显现,如创新药、保健品、中药、药妆、诊疗服务等。

产业链延伸:向上游延伸变现渠道价值。药店可通过自身的采购规模和区域市场垄断能力获得代理、OEM、自产等业务。以全球最大药店连锁WBA为例,其自有品牌包括 Boots Pharmaceutical,化妆护肤品牌 No.7、SEVENTEEN、Botanics、Soap Glory、Soltan、Champneys等。向下游延伸可提升客流量和转化率。药店下游服务主要 包括店内诊疗、慢病管理、中医增值服务、O2O等,以美国CVS的一分钟诊所为例,截至16年底已有1136家诊所,渗透率达11.7%,占全美药店诊所超过50%的市占率。 新零售模式:难以被电商取代,是药店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药品销售的强服务属性,我们认为,以顾客为中心,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强化药店服务的做法将是未来 药店发展的主流,包括改造传统药店、接入互联网系统(在线预约、远程问诊、电子处方)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

新闻推荐